学院新闻

#我和浙大医学院的故事#章锁江:奋斗的青春 医路皆风景

来源 :基础医学系    发布时间 :2022-04-02    浏览次数 :2461

章锁江,1955年考入浙江医学院医疗系本科(5年制),1960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是改名为浙江医科大学后的第一届毕业生,毕业后留在病理学教研室任教。1984年,被任命为浙江医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1991-1998年任浙江医科大学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2001年从澳门·新葡萄新京6663医学院退休。

在这110年中,我与澳门·新葡萄新京6663医学院共同生活、学习、工作了67年,我深深地爱着这里。

医学院非常重视本科教学,聘请名师、名医、名教授参加教学第一线。回忆当年读书时,为我们上课的都是当时全国有影响的名师名医。化学课是储镐教授(全国化学教材主编),生物学和组织胚胎学是蔡堡教授(全国生物学教材主编),人体解剖学王维松教授,病理学陈履告教授,药理学俞德章教授,内科学郁知非楼福庆教授,外科学钱礼余文光石华玉教授。这些知名教授上课不但重点突出,还风趣幽默,讲些临床工作或国外求学的趣事,逗得同学们满堂大笑。那时同学们都十分崇拜这些老师,有的甚至学老师讲话腔调,有的连发型也学老师,如“石华玉发型”。



1958年在余杭创办卫生医院师生合影 后排左二 章锁江


另外,医学院实践教学也抓得很紧。我当年读书时,实验课很多,而且每次实验课,老师都要提问或进行小测验,都要认真写实验报告,理论课与实验课几乎1:1。临床课阶段,老师都带我们见习,在病床边,边看边听医师讲解,尤其在毕业前,会安排一年的毕业(或生产)实习时间,一整天在医院跟着医生、护士值班,看病,参加手术。为了保证实习质量,还规定每个同学至少看多少病人,多少病种,参加多少手术。

医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最重要的还应把人民的生命健康作为个人发展的最大责任。医乃仁术,医学院对医德之重视,可以从不同发展时期的校训看出,“健康所系,生命相托……” 每年毕业的学生都要开展医学生誓言的宣誓活动,记得我们读书时,许多人都赞扬我们学风好,说“医学院的学生真了不起,地处繁华的延安路和西湖边,晚上图书馆与大教室都坐满学生,静静地都在读书”。

1960年大学毕业时 右一 章锁江

1984年,我被任命为教务处副处长,1991年被任命为浙江医科大学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这一阶段正处在文革结束后,全国高等教育逐渐走上正轨,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并提出教育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时期。这一阶段浙江医科大学的办学思想,就是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在确保或夯实本科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以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为重点,改革的核心是围绕“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坚持“博、精、新”。

1984年 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院 博后

那时我总的感觉就是一个字“忙”。没有寒暑假、没有节假日,整天都很忙,不光个人忙,当时各个处室的同志们都很忙,有时我甚至想让自己“生一场病,到医院住几天,休息休息”。郑树校长干劲十足,也是学校里最忙的人,整个人就像“—团火”,现在回想起来,在他们的领导下,当时浙江医科大学发展做了三件大事:

一、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办学水平与层次。参加卫生部组织的毕业生三年统考,连续取得两个第二名和一个第一名以后,又开始争取国家教委试办“七年制医学专业”,首批试办的学校全国—共只有15所,我们就是其中之一,1988年正式招生,共20名,毕业后授予硕士学位。为办好“七年制医学专业”,经研究,头2年预科委托综合性大学澳门·新葡萄新京6663培养。那时我任教务处长,去和浙大教务处商议具体落实,现在回想起,我去和浙大黄达人处长商议时,意想不到的顺利,记得当时在谈到经费时,我说我校保证头两年上级拨给这批学生的所有经费,一分不留全转交贵校,但我知道贵校是国家重点,经费比我们多得多,怎么办?黄处长立即知道我的担优,马上说:“放心,保证与我校学生—视同仁,不够的部分由我校负责补贴。”当时真是十分感谢浙大支持,内心也十分敬佩黄处长,毕竟是国家重点大学,教务处处长水平高,办事非常爽快、有担当、有魄力。

七年后,教育部、卫生部组织临床专家组,对第一批七年制毕业生进行验收,检查办学质量。专家采取随意抽查方式,考试现场我全程陪同,由于我们的学生第一次直面全国专家,现场气氛显得紧张,印象最深的有两位被抽查到的女同学,一位是北医的教授出题,题目我记不清,大概肾内科方面,抽到的同学在听完教授问题后,突然愣住不出声,我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以为题目太深太难回答不出,不料她停了一会后,开始慢慢回答,还面带微笑,一直答到后来,教授也露出笑容,以示满意。另一女生抽到做骨?穿刺,考临床技术操作,当该同学将准备穿刺的器材手术盆端上放在病人床被上时,考官教授突然发问,手术盆应该放在哪儿?该同学被吓了一跳,紧张得发抖,在消毒皮肤铺巾时,手抖得很厉害,这时我很担心,不过最后该生仍然准确地抽出骨?,成功完成考试任务。

90年代,医学院还开展以“社会医学实践教育”的改革试点,这项改革成果1993年获得教育部“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派我作为代表去北京领奖,还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的接见,我感到无比荣幸。后来为了适应卫生体制改革,又进行“以社区为定向的全科医生培训”试点,这项改革在1997年获得教育部“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总之,这阶段,不论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医学院都取得较好成绩。

二、大力发展科研与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郑树校长争取世界银行贷款,争取美国HOPE资金会资助,改革实验室,提高科研条件,建立高水平资源共享的实验中心。成立了“学习资源中心”、包括计算机中心在内的“网络信息中心”、“生理实验中心”、“形态学实验中心”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心”等。与此同时,医学院还成立12个研究所,积极引进人才,争取硕士点和博士点,研究如何提高硕博士生教育水平。1995年,教育部在全国遴选,进行“基础医学理科基地”建设,郑树校长让我和当时基础部主任来茂德教授两人上北京答辩,争取拿下“基础医学理科基地”的建设。当时我俩都感到任务太艰巨,因为我们的竞争对手上医、北医、中山、华西、同济等都比我们强。到了北京,我俩使出混身解数,利用休息、吃饭的时间,和兄弟院校、教育部工作人员交流、摸底,回到宾馆,两人研究如何答辩,如何突出医学院的优势,找突破口。经过紧张的答辩后,我们居然被教育部批准,获得通过,成立国家“基础医学理科基地”。这件事对我以后一生教育很大,做人、做事,只要有1%的可能,就应100%去努力争取。这也就是当时医学院领导带领大家奋起拼搏的一种精神。

三、积极开展高等医学教育理论研究。这一阶段在积极开展教育改革的同时,也带动了医学院对高等医学教育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规律的研究。成立了“医学教育研究委员会”,金干教授任主任,姚竹秀教授、沈成芳教授任副主任,成立“医学教育研究所”,由副校长姚竹秀教授任所长,研究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德育教育及师资队伍建设。创办《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由郑树校长担任总编辑、姚竹秀副校长任常务副总编辑。高等医学教育研究开展,培养出了不少高等医学教育的研究专家,除金干、郑树、姚竹秀等领导外,还出了像李鲁、郭永松、李俊伟等年轻的医学教育理论家,有的当时还被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特聘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教务管理论培训班兼职教师”。

加州大学神经病理学者学术交流后实验室合影 左四 章锁江

那时一所好的医科大学需达到三个标准:有高质量的本科教育、有快速发展?A科研及科研成果、有高等医学教育理论研究。经过这段时期的拼搏奋进,努力建设,浙江医科大学顺利进入“211工程”院校行列,并从省属重点院校挤入了“国家队”。

在医学院110周年大庆的日子里,作为老校友,我衷心祝愿医学院越办越好,办出世界一流的浙大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