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深邃广博,论述精辟透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一个践行“八荣八耻”荣辱观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正在全国蓬勃兴起,根据社会体系各个方面的特点,社会主义荣辱观被赋予了具体而新鲜的内涵。
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价值
荣辱观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它源于一定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社会文化心理的内部,是在价值观的导向下,由以上因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社会对人们行为褒贬评价和人们对评价的自我感受。其主要反映的是人的道德价值、生存价值、社会价值,是一种特殊的道德情感。荣辱观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打上了时代、社会和公众心理倾向的烙印。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整个阶级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这一切。通过传统和教育承受了这些情感和观点的个人,会以这些情感和观点作为他的行为的真实动机和出发点。” “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每个时代、每个民族的荣辱观,归根结底是由那个时代那个民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由特定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决定的。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了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荣,什么是辱的问题。它对荣耻的界定,对是非的判断,对美丑的区分,立足中国的现实国情,着眼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荣辱传统和党的优良作风,更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时代价值,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为构建和谐社会确立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作为社会主义公民必须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关键要落实到行动上。古人云: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在于法之难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有了规矩不付诸行动,仍然成不了方圆。加强荣辱观建设尤其如此。荣辱观是人们通过荣辱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没有法律的强制性,更多的是依靠人们的行为自觉。从这个意义上说,“践行”显得尤为重要。所谓“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因此,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不仅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检验公民道德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每个公民都应该紧紧抓住“践行”二字不放,把“/ 、荣八耻”作为座右铭,认真学习,自觉遵守,身体力行。
--------------------杜乾举 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价值 社科纵横 2007
2. 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休系中的基础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回答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问题,体现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结构完整、逻辑缜密的科学体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鲜明体现,它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使之具体化,为当代中国社会确立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命题构成的逻辑体系,在这个逻辑体系中,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整个思想体系的起点和终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逻辑基础。
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有共同的道德价值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凝聚社会的各种力量,为共同的目标奋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和作用就是要为整个社会构建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价值认同。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道德价值认同。只有明德知耻、自觉守法、自律尊德,社会才能真正实现有序的发展。如果整个社会缺乏共同的价值理念,价值是非不明,善恶荣辱不辨,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出现动荡和混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根本价值标准、根本价值追求、基本价值原则和基本价值规范最终都必须落实到每个人的行为方式上。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创新精神等都需要体现在每个人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行动中。离开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会失去支撑。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具有理论上的科学性、逻辑上的严密性、实践上的现实性,它不仅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提供了依托,而且成为引领社会风尚和个人价值取向的旗帜。
-----------------李道湘 论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休系中的基础地位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3.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构建和谐社会
纵观古今中外,荣辱观不仅与个人文明素质紧密相连,而且与社会的稳定和谐密切相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主义荣辱观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荣辱观念,古已有之。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历来非常重视荣辱观念,他们往往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同等重要的地位。在他们看来,知道羞耻是一个正常人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观念。正因为如此,孟子提出,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认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他把这种道德感看成是人与禽兽相区别的标志之一。宋代理学家朱熹指出,人只有耻于不善,才能至于善。康有为也曾说过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即凡为善之心,都是由于人们正确荣辱观念的存在凡为恶之念,都是由于人们羞耻感的丧失。
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这个国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往往会有不同程度提高,甚至走向小康和富裕。但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并不一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能自然走向和谐。
———————————刘家桂 徐国栋 浅谈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构建和谐社会 社科纵横 2006
4.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明确的扬荣知耻教育,为新时期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为塑造良好社会风气树立行为标杆。研究社会主义荣辱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对于高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有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后,党中央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纲领性文件。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改革的创新精神,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高校作为培养高精尖人才的摇篮,关系着未来社会建设者的道德水平与价值观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质量与方向。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既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公民道德素质的要求,也对学校德育方法和途径提出新的培育模式。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健康成长,需要借助自我意识的努力,还须社会营造一个适于成人的德育大环境。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其对荣辱的界限区分,凝炼我国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主流道德规范,明确学生加强道德人格修养的途径,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教育平台。多年来,高校德育建设以“四有”青年为人才培养模式,从大方向上把握学生对是非等基本价值的引导。然而,“四有”其高度的概括性和统领性,在具体操作上缺乏明确的价值标准,不能形成主流的、清晰的价值观引导。与传统的德育内容相比较,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明确荣辱标准,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感受性,内容更为学生所接受。通过明荣知耻教育中,明确学生道德品德的努力方向,也为高校德育建设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模式。
“八荣八耻”批判社会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教导大学生为人处世的基本底线,契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必将成为广大青年学生成长的座右铭。以“诚实守信”为例,这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优秀品质,也是大学生与人交往中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树立良好个人形象的前提。在今天,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如何在竞争中取胜,除具备精湛的个人技能外,对个人的诚信品质也作了要求。树立以诚待人、以诚取信观念,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于大学生构建良好人际关系有重要作用。
———————————赵万宗 李霞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法治与社会 2009
5. 党史工作者的荣辱观
创新是进步的动力,墨守陈规、亦步亦趋只能是死水一潭,毫无生机活力。党史部门有的同志认为所从事的工作是历史的、滞后的,是研究历史而不是研究现代,没有创新的空间。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以史鉴今是党史工作的根本属性,资政育人是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两个根本”不仅指出了党史研究的手段和目的,而且提出了目标和任务。研究历史是手段,“鉴今”是目的;服务党的基本路线、服务党的建设、服务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党史研究的任务和目标。事实上,这已经为我们准备和拓展了十分宽广的创新空间。怎样“鉴今”?着力点就在资政和育人上,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中央领导同志针对党史工作提出了“三个结合”、“三个服务”的要求,为推进党史研究工作上台阶、打造一支充满活力的党史研究队伍指明了方向。
党史部门拥有资源充沛、资料丰富、力量雄厚的优势,能不能有原则、有步骤地“经营史料”,为资政育人探索出一条更有效的途径呢?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成立党史学会。把县区、乡街及部办委局的领导聘为学会的理事、常务理事,或者聘为党史研究员、宣教员,给他们发聘书,请他们写文章,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交流认识,进一步扩大影响面,使一个单位甚至一条战线的全体同志都能从党史知识中获得力量,最终汇聚成一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活力。其次,创编党史读物。按照“党史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的要求,大力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党史教育,全面落实培育“四有”新人的任务。创编一种读物,以此作为党史知识的载体,在内容上重点突出教育,主要把握两条,即对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第三,组织党史报告团。可以组织3至5人的小型报告团,深入到学校、工厂、社区、农村和党政机关宣传党的历史,宣传革命传统。这样既加强了宣传教育,又扩大了党史工作的影响。当然,开展以上三种尝试和创新,是为了落实党史宣传和党史教育两大基本任务,党史资料征集和党史研究必须牢牢抓在手上。离开了资料征集和人物、专题研究,宣传和教育就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论搞什么形式的创新,这个基础不能丢。
党史工作者的荣辱观统一于“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大范畴,与知荣明耻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相一致。党史工作者荣辱观因其工作性质和内容还有党性至上、秉笔直书、团结奉献等许多具体内容。党史工作者的荣辱标准将随着党史工作的发展而发展,时代将赋予它更多的新的内涵。
——————————周秀华 姜剑鹏 浅谈党史工作者的荣辱观 党史通讯 2007